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yangci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达州颂》  

2012-08-06 22:50:57|  分类: 南言北语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达州颂

 

  达州钟灵毓秀,吾长养于斯。时值达州市政府力倡城市精神之大讨论,所谓“精神”者,以吾观之,非物质也,而更应是一种形而上的,内涵的凝聚。而城市精神则乃一城市之灵魂,或其文明素养与道德理想之综合观。故虽以城市论,实则当以城市之精灵论,此则以人为依托之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也。故城市精神,乃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之升华,又为市民所认同之精神价值及其共同追求也。自汉迄今,代有都邑之作,如《两都》《二京》《南都》《蜀都》《三都》等,备陈名物、铺肆货殖,各逞其情神,后人效之,或有百城之赋。方今之世,各个市都又备陈其城市之精神,各陈其说,然详其本事,乃《东都》之旨趣也。达州乃秦汉以来名郡,其精神自有亘古之特色,故略陈浅说,以备颂之:

  达州之地,古属梁州,殷商置雍,春秋及巴。秦汉设郡,始命宕渠,唐时分设渠州、通州二郡,北宋改名达州,至今沿用其名。所谓“宕”者,荡荡而无定止,当形容渠江之水穿逾其境,流动而富变化,正智者之所乐也。而通与达同其义,《易·系辞》云:“往来不穷谓之通”,推而行之亦谓之通[1]。由此鉴之,达州古为通都之邑也。其繁庶、通达与奋发践行而求进与求发展之精神自蕴其间矣。斯知雍、洛之别,代制之差,人文其神,地理其形矣[2]。

达州,自古乃巴蜀之重镇,东出之径,虎视之区。於是乃登凤凰之极巅,引颈而四顾,其地千里,绵亘百濮。睎长江之险,睋巴山之阻。巴河与渠江流贯其地,秦巴横亘其里,南至鄂渝,北达秦陕,涧嶝飞阁,咽幽鸣泉。下有华蓉之绝岑,上有秦巴之连绵,西北有鸟道之阻绝,东南有绝壑之天堑。於是州人奋勇,蹈陵广陆,虹桥飞架,天堑通途,五丁开山,愚公填谷,由此构通东西,连架南北。於是西京夕会,渝都朝聚。西岭望雪,巫峡观日。此诚兆民之夙愿,市府之宏规焉。

  至于雉城千叠,虽非金城之固,然有周池龙渊,街衢洞达,闾阎万千,市分货别,车流往旋,渠水流溢,滋育百廛,都人士女,冠盖相连。丛植广路,花开两边,绿荫间成行,清气绕林间。若乃朝霁新晴,临清流而开轩,则沛然之气四溢,如立芳林丛甸。至于登高而观四郊,瞰白塔之森立,瞻凤凰兮极巅。近则浅丘低伏,远则云霞锦灿。地势坤,天象乾,廓罗星连,宇布六县。其山清润,其水秀泽,故其民性纯而朴,质宕而豪,古巴賨之遗风也。其风流美,千年不泯,故察地理而知幽明也[3]。刘申叔云“北方之地,土厚水深,民生其间,多尚实际。南方之地,水势浩洋,民生其间,多尚虚无。”然此虚无者,非谓无实,而乃重其情、智之灵动变易也,故以其地域文学论之,虚无之精,则多为言志、抒情之体。以其性理论之,则为达智通变之质。此虚无亦合于道家之精神,虽多云道家之无为而治,然其无为者,实为不违理不违自然之规律意,故阴阳相生,滋乳以成,实为不悖之常理也。巴人化而承之,继而创之,乃得地理之精润焉。

尔其风俗之化,又不可谓不重焉,故《东都》之痛风俗移人,乃备法度,昭汉精,故礼兴教明,去邪辟而求雅正,敦仁厚而笃德行。《礼记》云:“乐者敦和”,“夫敦乐而无忧”,与孔子之言“智者不惑,仁者不忧”同其义也。何谓乎敦仁?诚心尽意谓之敦,上下相亲谓之仁,故敦勉者,民之性也,“温良者,仁之本也”[4]。然仁者爱人,当不仅止善于己也,故当推而及人。古者行化之教始于邦畿,礼乐之仪行乎兆民。市井众廛,行者云聚,於是行人之官,木铎之职,采诗观风,讲信修睦,修德而敬业,化风而移俗,故秦王修道乎金牛,文翁播教於巴蜀。秦汉置郡,宕渠建邑,於是绍百王之荒屯,因造化之荡涤。立制定元,开邦明智,系唐统,接汉绪,启民智,化性伪,立圣人之名,成邦霸之业。荀子云:“天地合而万物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,性伪合而天下治。”此乃文化之术具,风俗之潜成,於是乎王道之治备焉。礼乐之教,古今同概,“礼以道其治,乐以和其声,政以一其行,刑以防其奸。”斯为大同之道。故至于今仰信同恭,声教犹在,庠序列其市,成均矗其西,修旧典,广都邑,举贤能,授明理。开石渠之阁,立层云之台。敦仁守礼,此文教之功在焉。而自古以来,州人得大山之厚载,具灵渊之长养,性简而质,气勇而猛,出能战,入能安,助武王之伐纣,破强秦而立汉。封建章而不受,念亲故而回沔[5]。战颂巴渝之舞[6],闲歌《竹枝》之曲。帝皇之里,名人在籍,汉王平之智勇,明承芳之廉吏,其俭朴靖节,流风遗美,此性朴之质在焉。

  于是揆古知今,发皇明于帝先,知继世于后统。饰明珠之城,建气都之府,招海贾,引巨资,谋宏业,立百肆,於是商谋发展,划建新区,储纳万货,拓基开宇。严固城防,疏浚河曲,立交南北,往来高速。机杨与铁路,公路与水运,交织通衢。乃申典章,班明文,重文教,兴德业,昭节俭,示太素,励精而共治,其盛世之象必臻焉。因以一城之精神论之,以一域之价值存之,则此会通明智、敦仁守礼,检朴靖节,奋发共励,此诚通达之形与神合焉,亦达城賨国亘古不迁之精神在焉。或有颂曰:(略)

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系   何易展

                    2012年8月5日(应领导之约,勉成征文一篇)


 

简注:

[1]《易·系辞》:“化而裁之谓之变,推而行之谓之通。”

[2]班固作《西都赋》与《东都赋》,各述其形制,西都则重其形胜与天险,东都则重其制度。雍属秦,此代西都长安,洛代东都洛阳。东汉时议定都,论两都之优劣,班氏《两都赋》各呈其利。《东都》虽“折衷法度”,却亦因乎地理也。

[3]《周易·系辞》曰:“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,仰以观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。” 

[4]《礼记·经解》、《礼记·儒行》。

[5]据史载刘邦建汉,曾欲封賨人领袖范目为长安建章乡候,后又改封为憨乡侯,但范坚辞不受,只好改封为低一级的度沔县侯,让賨人回归故里。

[6]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称:“周武王伐纣,实得巴蜀之师.巴师勇锐,歌舞以凌殷人,(殷人)倒戈,故世称之曰:武王伐纣,前歌后舞也。”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07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